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教先于罚”执法模式,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

体育正文 148 0

“教先于罚”执法模式,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

“教先于罚”执法模式,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

潮(cháo)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朱康康

在象山县政务服务中心,新办企业主们领取营业执照时,都会收到一份量身定制的“法律风险防范指南”——餐饮经营者获得食品(shípǐn)经营风险预警清单,特种设备企业拿到登记流程图解。这份(zhèfèn)涵盖(hángài)8个领域的“入市第一课(dìyīkè)”,正是象山县推行“教先于罚”行政执法改革的生动写照(xiězhào)。

今年来,针对涉企专业(zhuānyè)法规知晓率(zhīxiǎolǜ)低(dī)、易引发执法争议的痛点,象山县率先推行“教先于罚”模式,通过审批环节(huánjié)前置普法、执法前预警指导、执法中包容审慎、执法后跟踪帮扶的全链条创新,实现执法温度与力度的有机统一。

“‘史上最低价’这种广告词用(yòng)了会违法(wéifǎ)?你们要不说,我还真不知道!”审批服务窗口前,刚(gāng)办理完营业执照的电商创业者张先生发现了创业路上的知识盲点。

为优化(yōuhuà)营商环境,象山在审批环节同步发放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手册,开设“一站式”法律咨询服务(zīxúnfúwù)窗口,精准解析常见违法风险点。针对(zhēnduì)行业特性,定期组织法律专家开展专题培训,帮助企业规避(guībì)经营风险。

在风险防控阶段,象山县通过创新智慧化(huà)风险预警机制也(yě)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

“系统发现风险后,企业有2个月(yuè)自查整改期,整改不到位再给1个月缓冲期,最后才启动执法程序。”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局创新智慧化(huà)风险预警机制,今年(jīnnián)已帮助企业化解750余条(yútiáo)经营风险,赢得企业好评。

在执法过程中,象山还积极践行规范执法与包容审慎的统一。今年1月(yuè),县市场监管局查处一起特殊(tèshū)案件:某副食品(shípǐn)店销售5包过期“香辣棒”,货值2.5元,按规定可处(kěchù)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。经查系首次违法,当事人主动销毁问题食品并说明来源后(hòu),最终免予处罚。象山推行的“轻微免罚、首违不罚”让行政执法更有温度。

通过努力探索规范执法与包容审慎(shěnshèn)的有机统一(tǒngyī),象山执法效能获得有效提升。推行“说理式执法”:现场亮证、讲法、明理,引导(yǐndǎo)企业主动纠错;实施包容审慎监管:动态公布免罚(miǎnfá)清单,给予整改机会;探索“学法轻罚”机制:企业积极(jījí)配合整改并通过法规培训考核可获从轻处理。

伏季休渔护渔(hùyú)执法检查

在企业信用修复环节,象山推行 “三书同达” 与跟踪回访工作机制,实现(shíxiàn) “处罚与帮扶并重(bìngzhòng)”。

“多亏政府回访指导,帮我们完成信用修复,解决了发展难题!”一家曾因污水排放违规受罚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。这源于象山(xiàngshān)推行的“三书(sānshū)同达”与跟踪回访工作机制(jīzhì)。

执法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时,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、行政合规(héguī)建议书和信用(xìnyòng)修复告知书(一处罚三(sān)告知)。通过实地走访、电话回访等跟踪完成整改,助企尽快恢复信用。

这种“处罚与帮扶并重”的执法模式,既维护了法律权威,又(yòu)提供了改正机会,实现(shíxiàn)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

“教先于罚”执法模式,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